从薄田到沃土 吉林盐碱地颗粒归仓
吉林镇赉10月7日电 (记者 郭佳 石洪宇)10月上旬,记者随水稻专家马巍到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嘎什根乡,随机取土测量,土壤PH值呈弱碱性。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过去,中重度盐碱土和时常泛滥的嫩江常使这里欠收或绝收。
马巍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副研究员,与该所三代水稻专家共同见证了嘎什根乡成为吉林省水田第一乡(28万亩)、镇赉县成为吉林省水田第一县(155万亩)、白城市成为吉林省水稻第一市(337万亩)。
眼下,驱车进入嘎什根乡,金灿灿的稻田一片接着一片,多数人家都停放着汽车,乡镇边上还开着一家汽车修理厂。行至新荒户村,现代化收割机轰隆隆地“吞”下水稻“吐”出稻米。马巍用手拈起稻穗,脱口而出“这是吉粳88”。
1985年,新荒户村成为全县第一批旱田改水田试点,不过未能成功,直到三年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李学谌等人通过“以稻治碱,以稻治涝”的方法才使当地盐碱地得以开发利用。“吉粳88”是他们选育的高产良种之一。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马巍介绍,目前,他正努力建立一套水稻耐盐碱快速筛选评价体系和全生育期耐盐碱鉴定方法,以更快地筛选出耐盐碱性更强的水稻品种。
同时,马巍也在当地推广育苗激光辐照技术、钵体育苗有序机抛技术和水稻机插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等。嘎什根乡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王建国说,通过30多年水稻种植实践,农民已经完全由“不认可”变为“离不开”,对于农业新技术也有了敢于尝试的底气。
实际上,在吉林省白城市,还有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大批科研人员在从事盐碱地综合利用研究。如今,盐碱地治理与保护黑土地一样,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课题。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副研究员文波龙介绍,目前,吉林省西部仍有数百万亩具备灌排条件的盐碱地亟待提高开发利用效益和质量,促进这些盐碱地的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
与过去相比,吉林省西部贫瘠的盐碱地不仅实现了高产,科研人员还发现,以镇赉县为代表的弱碱米亦有独到之处,其与吉林省东部火山岩米和中部黑土有机米同样畅销中国。
前些年,王建国把过去的农具连同旧时的记忆送到了当地博物馆收藏。站在金色稻浪里,遥望曾频繁泛滥的嫩江,他不禁向记者感慨,沧海真的变成了桑田。(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tbllop.com/news/TokenPocketpro/dd668.html